轉載:我讀博士班所學到的事
Published by Frank C.S. Liu,
研究生2.0: 我讀博士班所學到的事來源 URL: http://newgenerationresearcher.blogspot.tw/2012/12/blog-post.html |
很久沒有在研究生2.0上發文了,一方面是在完成學業的最後階段,同時又在找工作,實在是分身乏術;一方面是心中有千言萬語想與大家分享,但每到下筆時,卻不知從何說起。索性等到完成學業後,好好整理思緒,再與大家談談。
兩年前我辦了一場徵文活動:我在研究所學到的事,感謝大家支持與諸位投稿者不吝分享自己的經驗,對我與對廣大的讀者,應該都有不少啟發。那時候我在想:我讀博士班所學到的事是什麼呢?
想了許久,趁著剛畢業這個時機,對自己的博士生生涯作個總結。
下面這些能力不一定非得讀博士班才能學到,也不一定讀了博士班就會學到。我只是陳述自己的經驗。這些我所學到/正在學的事情與能力,我想不論將來是否繼續在學術圈打滾,都是非常重要的。
綜合整理
要寫學術文章,綜合整理的能力是絕對不能缺少的,文獻探討就是對先前文獻的綜合整理。綜合整理資訊的能力其實在許多方面都需要。比如要去研討會,你就要先了解一下交通資訊、旅館訊息、餐館訊息、天氣等,綜合整理這些資訊,才能讓你的演講在最好的時候出現。
綜合整理需要的不只是能力,還需要相關軟體、記事方事,讓自己的記事、整理成為一套系統。不論是用OneNote (參考:利用OneNote組織論文)、EndNote (參考:EndNote 教學與技巧文章索引) 或是EverNote (參考:讀書心得:Evernote超效率數位筆記術),都是為自己綜合整理資訊作服務。
當然,有時候不免會找不到檔案,那就必須參考前文:新年新希望:不再找不到檔案了!
批判思考
文獻探討不僅是回顧文獻,更重要的是要針對這些研究進行評價,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,了解先前研究不足之處,才能更好的建立自己的研究基礎。
批判思考是需要時間磨鍊的,有時候是需要在同領域大量閱讀,才會建立自己的核心思想,之後才能進一步對文獻進行批判思考。批判思考不僅在學術上必須,其實在我們每日所吸收的大量資訊裡面,針對資料進行初步篩選,其實就是批判思考的第一步。
想成為學者,你就要形成自己的看法。看法不需要墨守,可能必須與時俱進,或是根據更新的研究逐漸修正看法。但你要有辦法告訴大眾為什麼你持這個看法。說誇張一點,培養綜合整理與批判思考,不僅是建立自己的學術觀,更是建立自己的人生觀與世界觀。研究所上課一開始要學的知識論,我是到了一定階段之後,才慢慢開始有所體會的。
人際關係
讀博士班至少四年以上 (當然有少數是更短時間的),在這段期間裡,你會有同學、指導教授、同事,如果是全職學生的話,這些人幾乎會與你朝夕相處很長一段時間,有時候你不僅要與他們相處,更要與他們的家人相處。妥善處理人際關係,並建立自己的人脈,這不論將來是否要繼續往學術圈發展,都是非常重要的。
在參加研討會上遇到作相關與相近研究的其它學者,也是訓練人際關係技巧非常重要的一環。如何開話題、如何讓人對你的研究感興趣、如何給予別人的研究正面評價、如何交換研究想法,這些都是「學術人際關係」中很重要的一環。聽過不少博士生找到教職的,都是在研討會與其它學者交換想法、後來建立研究關係之後,找到學術圈相關工作的。
另外,善用指導教授(與其它老師、同事)的人脈,用來建立自己的人脈,也是非常必要學習的一環。
演講技巧
遇過一些學者,研究作得非常棒,但教書卻讓人不敢領教,演講也不令人特別感興趣,這千萬不要成為你學習的榜樣。
如果要在大學裡找教職,其中一關是campus visit,會有job talk這一項,你必須讓自己的演講生動有趣,並讓人家引起共鳴。枯燥陳述事實並不足以說服大家給你這項工作;相反地,你必須用大量圖片與說明,讓人家了解這個議題為什麼重要、你怎麼研究、發現了什麼、這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、我的研究對這間學校的研究有什麼貢獻。
此外,你還必須想辦法將你的研究與其它老師的研究建立聯繫關係,讓學生認識到你的重要性,讓你成為他們未來發展不可或缺的一個人。
最近看了一部片The Guilt Trip (說實話,這部片並沒特別好看),裡面的男主角發明了一種有機清潔劑,但他一直未能推銷出去,因為他自己的演講技巧不好。如果你有空看一下這部分,你就會知道演講技巧有多重要,並看看男主角最後如何呈現他的產品的。
演講技巧的訓練上,其實我也沒什麼訣竅,我也還在學習。TED 的演講有空就看幾部,看看別人是怎麼說個好故事的。在文案寫作領域有這麼一句話:顧客買的是你的文案,而不是你的產品。其實作研究何嘗不然?大家買的是你的故事,而不是你的發現。
合作
獨學而無友,是很難作出好研究的。合作可以分好幾部分,一種合作是互相給予回饋,在同儕面前報告自己的研究,讓大家腦力激盪一下,有時候不管在方法上、結果解讀上、報告上,都會有不同的思考方向
一種合作是實質合作,就是彼此一起作一項計畫、一起寫幾篇paper,讓你學習如何分工,讓大家各發揮所長。
在找學術工作、博士後時,通常別人也會問你與其它人的合作經驗,是如何合作的,是負責哪部分的,是如何協調的。如果有機會帶幾個大學部、碩士班的學生,這也是訓練自己領導技巧的好機會。
我讀博士班所學到的事~續來源 URL: http://feedproxy.google.com/~r/newgenerationresearcher/~3/9cWTJcVtddY/blog-post_28.html |
前一篇我讀博士班所學到的事,得到許多網友的迴響,讓我覺得在學術的路上有大家陪伴,真好!
情緒管理
唸博士班是很長的時間,在學術生活、日常生活中會遇到許多出乎你意料、控制的事,如何管理情緒就變成一門學問。
其實我並沒有什麼情緒管理的訣竅,但我曾經讀過一句話:「不要因為別人的錯懲罰你自己!」這句話在與別人合作時,貼在牆上,時時提醒自己,應該是非常有用的。
另外,在讀博士班的過程中,我曾經對我的研究非常不滿,非常懊悔,總希望坐時光機回去修正一些錯誤。我花了很久作心理建設,認識到「不要因為當初自己訓練不足與無知而徵罰你自己」。
你要告訴自己:
1) 研究總有限制,我只是在我當時的情況下,作我最好的決定;
2) 我的研究甚至是我的博士論文,不是我研究生涯的終點,而是起點。沒有之前那些錯誤,我沒有辦法更上層樓;
3) 即使是你的dissertation committee,甚至是期刊editor,也不會期望你作一個「完美」的研究。清楚點明研究的貢獻與限制,這是寫學術文章所必要的。
時間管理
其實我想說的是「工作與生活平衡」,不過這似乎不是個常用的詞,就用時間管理比較好理解。
由於讀博士班是需要數年的,博士論文也要時間慢慢醞釀,這絕對不是像有些人寫期末報告一樣,熬個幾天夜就出來的。所以讀研究所很重要的一點是恆心與毅力,這就像長跑一樣,一開始跑得快的,不一定會最快到終點,只有堅持跑下去的,才能完成你的旅程。如何每天安排時間出來作你的研究,並持續下去,這點是非常重要的。
除了學習上面的時間管理,工作與生活如何平衡也是需要注意的。在美國唸博士班通常是四、五年以上,除了學業以外,如何同時經營親情、愛情、友情,也是非常重要的,因為你不會想要唸書唸到家人不理解、沒有朋友、另外一半跑了。相反地,在求學的路上,如果沒有親人、愛人與朋友的支持,我相信完成學業的困難度會提高不少。
最後跟時間管理相關的就是健康管理了。如前所述,讀博士班是一場長跑,你得想辦法讓自己維持在好的狀況。或許在讀博士班的時候,會覺得這是生命的全部,但經歷了那個過程,你會覺得這只是一段較長的旅程而已,為了這段旅程犧牲健康是很不值得的。在管理自己的時間上,記得也要把自己的健康算進去,定期運動,注意營養,別為了短期的目標而弄壞、吃壞身體,這非常不划算。
獨立研究能力
培養獨立研究能力是博士訓練的重點之一,然而我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,有些博士生過於重視修課,到了四年級、五年級還修一大堆課。修課固然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學習到非常多的理論、知識與技巧,但重點是如何運用這些課堂所學的在自己的研究之中。我感覺有些人似乎「藉由修課逃避面對論文的壓力,說服自己也在作研究」,這就有點自欺欺人了。了解你的目標,一步一步往前走,如果修課是完成研究所必須的,那當然沒話說;如果修課只是讓你沉浸在「學習知識」的快感,這可以理解,但你要時時提醒自己的目標是完成論文。
另外,博士生通常都會跟指導教授或其它老師作研究計畫,有些老師會指派研究問題給學生,或是學生從計畫裡面找題目。這樣的方式非常好,可以從已經設計好的計畫裡面學習,能更加了解研究的每一步驟,並從中觀察如何申請計畫、擬定研究問題、搜集資料、分析資料、撰寫文章等。這還可以練習與其它學者合作,並建立自己的人脈。
然而,如果你要繼續在學術界走下去,除了「合作」以外,也要練習「獨立」。當別人看你的CV 發現你都是與指導教授合作的話,你也要想想如何證明你獨立研究的能力,將來如何指導學生。
培養興趣
雖然增進人類知識是個偉大、崇高的理想,但人不可能整天讀書、工作,而沒有其它嗜好的。我想許多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嗜好,那當然要繼續培養;如果沒有嗜好的,那千萬要找方法放鬆自己,找到一個你喜愛又不至於太沉迷的興趣,讓自己的研究生活多點調劑。
以我而言,閱讀與寫作是我的愛好。在讀博士班期間,成立這個部落格就是進一步培養自己的興趣,同時也是自己對所學的一些紀錄與反思。我的興趣也不限於研究,所以我除了研究生2.0這個部落格以外,還有數個中文、英文部落格,記錄我的點點滴滴,順便練練中文與英文。
認識自己
由於唸博士班有許多時間思考,除了思考研究以外,我也經常在思考人生、未來、宗教等議題。我很享受這五年多來的思考時間,這些思考加上與同儕之間的激盪,其實我最大的收獲是認識自己。
「認識自己」說來挺容易,就像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姓名、生日、血型。然而,真切了解自己的優缺點、喜怒哀樂、能力,其實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。每個人都有自己了解的一面,別人了解的一面,自己不願面對的一樣,和自己不知道的一面。在與他人合作、自己作研究、甚至在申請工作時,都是讓你重新認識自己的時候。唯有認識自己,才能清楚知道自己的優勢並將之發揮出來。以後不論從事教職或是其它工作,充份認識自己都可以讓你找到自己的步調,更能讓你發揮所長。
再拿我自己當例子。相對於很多人而言,我是個慢郎中,不論寫文章、說話、寫信,都要再三思考才會決定。我清楚認識自己,所以我不與人家爭速度,但我可以持續一件事很久,這就是我的長處。作事深思熟慮,也較不會犯一些低級錯誤(例如發信忘了加附件)或說出讓自己後悔的話。另外,我似乎沒什麼短期記憶,很多事情聽過、學過,很快就忘了;但我一旦記得,就不太容易忘記。為了深化自己的記憶,我透過寫作來教自己,這結合了我自己的興趣,也是認清自己的缺點並加以彌補。
我其實這篇還想寫續集的,但就先就此打住吧!在求學的路上,我曾經徘徊、迷惘,但回首看來時路,我有滿滿的收獲與回憶。
不知道各位讀碩士班、博士班,學到什麼事呢?
http://feedproxy.google.com/~r/newgenerationresearcher/~3/9cWTJcVtddY/blog-post_2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