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YI:《猶太人成為全球頂尖人物的學習法》:猶太人認為若沒有一起「哈柏露塔」的朋友,那就和死沒有兩樣


發問是一種專業。修《社會科學方法論》的同學,你們是不是愈來愈能承認及面對這件事了呢?看看你的四週,你的同學都會成為你未來陪伴你問問題和找答案的學伴,不亦樂乎?

猶太人認為若沒有一起「哈柏露塔」的朋友,那就和死沒有兩樣

Source: https://www.thenewslens.com/article/144719

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

本書清楚整理了塔木德的教養智慧,分別從「家庭哲學」、「聰明學習法」、「教養與教育」等不同角度,介紹猶太人的智慧教養大全。使用者可以運用「聆聽,等待,包容」等三個秘訣,瞭解孩子的內心,鼓勵他們找到自己天生的優點,建立起自信。

文:張化榕(장화용)

猶太人的提問學習法,哈柏露塔
和夥伴討論,成為彼此的老師

塔木德中有句話說:「不假思索接受他人指導的人,會使權力敗壞,使自己腐敗。」這句話的意思是說,我們不能完全接受別人給的東西,而是要以不同的方式來詮釋過去的研究結果,透過提問來推出其他的結論。

猶太人認為若沒有一起進行哈柏露塔的朋友,那就和死沒有兩樣,將學習的夥伴當成人生一樣重視,透過與夥伴的討論和爭辯,可以幫助他們磨練自己的智慧,他們可以成為彼此的老師,交流並體察人生的一切。

哈柏露塔的重點在於提問,猶太人的教育不是聆聽的教育,而是提問的教育,所以培養提問的能力就成了他們教育的核心。

即使沒有問題他們也會創造問題,世界上的一切都會成為提問的素材。

未來社會的成功取決於創意,即將到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,將會與至今人類所經歷的一切截然不同,若過去的工業革命是以硬體為主,那麼未來就是以人類創意為基礎的軟體來主導變革。

未來的核心是人,將人與人、人與事物、事物與事物連結在一起的,終究是人,這也是我們必須要專注教育的最大原因。

未來若繼續採用這套以一個答案為唯一正解的背誦式評量系統,那將會看不見任何希望,最好的教育系統會教導學生如何思考,未來我們必須培養能夠跳脫現有的思考框架,提出與眾不同創意的人才。未來的學習將取決於提問與討論、交流與合作。

近來韓國也開始注意到提問式教育,有許多人開始實踐哈柏露塔教育,KBS播出的〈學習的人類〉「最好的學習篇」當中,就曾經展示過兩種提問式學習法,一種是透過提問達到交流與合作的牛津大學一對一家教式學習,另一種則是美國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學院的哈克尼斯圓桌教學法。

牛津大學的一對一家教式學習法,是牛津大學特殊的授課方式,是由一位教授專心提供兩位學生特別指導的教學方式,以學生提交的短文為基礎,教授持續不斷向學生提問,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與對話,如果沒有事先準備好,就會無法應付這種高強度提問式課程,也是代表英國教育的最佳課程。

美國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學院的哈克尼斯圓桌學習法,則是由教師與十二名學生圍繞著橢圓形的桌子坐下,以相互提問、討論的方式授課。哈克尼斯圓桌是取自美國石油大王艾華.哈克尼斯之名,一九三一年艾華.哈克尼斯捐贈鉅額款項給這所學校,採行圓桌討論的這種全新授課方式。

這兩所學校的課程共通點,就在於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,而老師只是課程的輔助,也就是採用透過提問與討論拓展思維、培養創意的哈柏露塔學習法。學生們相信自己並不是來學習東西,而是來分享自己的知識、秉持藉著提問學習的信念,進行以提問與討論為主的哈柏露塔課程,上課前若沒有事先準備,那肯定會被問得啞口無言。

為了讓問題更加活絡,首先應該要建立起「投契關係」(rapport),投契關係可以解釋成具包容性的關係,打破老師與學生之間授課與聽講的框架,在這種具包容性的關係、自由學習的氣氛當中,學生自然而然會產生許多問題。

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由老師提問的問答式授課,或是以幽默的方式引導學生提問,幫助學生鼓起勇氣、不要太過緊張。

醫生與患者之間也應該要有投契關係,否則會對治療帶來負面影響,醫生傾聽患者說的話,透過對話幫助患者想起愉快的事情,或是以提問幫助他們記起年輕時的回憶,藉此累積信賴感,這也代表患者必須相信醫師,這樣才能夠把病治好。

教育專家認為若不是帶著好奇心去學習,那麼學習就只像是一篇過目即忘的短文,若在學校只聽老師的講解,這樣等同一種死讀書,所以教育專家建議,在上課之前,應該要至少先熟悉要學習的課程有哪些內容,然後才去上課。

像是大主題、小主題、表格、圖畫等…若在上課之前能夠記起這些內容,就會有一種好像先預習過才來上課的感覺,記住內容這件事,本身就有引發好奇心的效果。

美國的溝通顧問桃樂絲.里茲就在《提問的七個力量》這本書中提到,只要提問通常就能夠獲得答案。她在書裡是這麼說的:「如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歷的事物一樣,提問也是只要經過訓練,就會像條件反射般地獲得解答,即便那個答案是錯的。如果想要更正確一點的答案,那麼就要提出更正確的問題,經過這種訓練之後,我們就能只靠提問獲得好的回答,提問可以在尋找解答的過程中,培養邏輯思考與批判的眼光,也能產生判斷行為是否恰當的道德思考。」

在以色列,很多地方都會教導一年級學生學習「提問的方法」,提問本身就佔了學習的一半,他們追求的並不是比別人更優秀,而是和別人不一樣,比起贏過別人,他們更希望問得比別人更深入。

哈柏露塔課程的核心就在提問,大部分的人只要被問問題,就會開始針對問題思考,在現有知識基礎上提出的額外問題,將會刺激我們的大腦,我們會為了反駁、說服對方,而需要更精準的想法。

同時也需要找出對方理論的弱點,並提出更好的意見,在這樣的過程中,大腦便會進行批判性、綜合性的思考,這個過程便會培養出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人類透過討論與爭論的哈柏露塔學習法,可以培養出批判性思考與擴散性思維,哈柏露塔也能夠幫助我們透過自由的想像,激盪出奇特的創意。

從好奇心出發去提問,自然會激發出創意,像是「為什麼會那樣?換成是我的話會怎樣?」等等,能夠當做問題的題材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,那些原本只存在於書籍、電視裡的事情,只存在於電視新聞、學校裡的事情,都會變成我們提問的對象。

這世界上的一切,都具有提問的價值,不提問的人生,就如同停止成長一樣。孩子越小,他們提出的問題與想像力就令大人越難以招架,因為孩子很純真,所以非常有創意,他們會不斷提出令人難以想像的問題。

遇到這樣的情況,千萬不能說,「怎麼會有這種問題?」「不要再問了!」如果孩子因為提問被罵,那他們將會不再好奇、不再想像。所以當孩子提問時,父母要有耐心地反問:「你怎麼想?」「換成是你會怎麼做?」因為我們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情。

TIPS:哈柏露塔提問法

接著我們將透過猶太人會對子女講述的「小小猶太人」(little Jew)這個故事,來介紹提問的方法。

有個個子很矮的猶太人到阿拉斯加伐木場去上班,老闆為了給這個小矮子難看,便故意給了他一把大斧頭,讓他做一些困難的事情,站在一整排樹木高聳入雲的森林裡,這個人看起就像蟲子一般渺小,但他的工作技巧卻十分優秀,勝過每一個高個子。看見這個情景的老闆便問他:

「你在哪裡學伐木的?」

「我在撒哈拉叢林學的。」

「撒哈拉叢林?應該是撒哈拉沙漠吧?」

「對,是我去那裡把樹全砍了,所以那裡才變成沙漠。」

哈柏露塔提問雖然有很多種方法,但大致可以分成四種。

第一種:以確認內容的方式提問,來確認陌生的詞彙是什麼意思,舉例來說像是,「阿拉斯加在哪裡?」、「伐木場是什麼意思?」、「撒哈拉沙漠在哪裡?」、「叢林是什麼意思?」、「伐木是什麼意思?」等等,以詢問詞彙意思的方式提問,或「六個W」的方法來提問:誰、什麼時候、在哪裡、做什麼?怎麼做?為什麼要做?等等。這是以反問的方式來確認內容。

第二種:提出深入的問題,像是利用「為什麼會那樣」、「如果做了~的話」、「如果~的話」、「如果真的要做~的話」等假設、類推、推論等提問,來針對還沒有發生的事情進行想像、提問。舉例來說像是「為什麼猶太人個子比較矮?」、「為什麼他要到伐木場去上班?」、「老闆為什麼想要給他難看?」、「難道沒有小斧頭,只有大斧頭嗎?」、「蟲子是指哪一種蟲子呢?」、「伐木要怎麼做?」、「撒哈拉沙漠裡有什麼?」等,延伸出故事裡沒有提到的問題,以此進行思考與想像,孩子通常是透過想像提問,來做更多的想像、對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。

第三種:套用性提問,把狀況套用在個人日常生活中的提問。「如果老闆想罵我,那我會怎麼做」、「如果我是那個人,我會認真工作嗎」等,試著站在主角的立場去思考提問。

第四種:綜合提問。舉例來說像是「你從故事中獲得什麼啟示」、「看到這個矮個子猶太人,你想到什麼美德」、「這故事的價值觀以及給你的啟示是什麼」等等。

這四種提問方式,是無論在哪種情況下都能夠練習的提問模式,各位可以就利用熟悉的童話故事或是伊索寓言等故事,來和孩子一起練習提問,當問問題變簡單、越來越熟悉提問的技巧之後,孩子的創意就能夠盡情揮灑。

書籍介紹

本文摘錄自《猶太人成為全球頂尖人物的學習法》,遠流出版

作者:張化榕(장화용)
譯者:陳品芳

  • momo網路書店
  •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,《關鍵評論網》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。

成績名列前茅,財富代代傳承
出自每個猶太家庭都在實施的教育法

猶太人是世界上第一個實施義務教育的民族。他們最重要的言行依據,就是名為「塔木德」的經書文獻。塔木德最多可以超過250萬個字,印行之後達到63本巨冊,重量逼近75公斤。

本書清楚整理了塔木德的教養智慧,分別從「家庭哲學」、「聰明學習法」、「教養與教育」等不同角度,介紹猶太人的智慧教養大全。使用者可以運用「聆聽,等待,包容」等三個秘訣,瞭解孩子的內心,鼓勵他們找到自己天生的優點,建立起自信。

書中更以淺顯易懂的方式,解說猶太父母培育菁英下一代的學習方式,並且有許多親子對話的實際案例,以及超過30則猶太教養的日常實用小心得,可以輕鬆運用。

無論是「西瑪」(聆聽)、「哈柏露塔」(對話,詰問)還是「妥拉與塔木德」(日常生活準則),閱讀者都可以透過這些元素的實踐,找到和不同個性孩子相處的方法,用「能提升孩子自信」的模式與孩子對話。

猶太人實施了五千年的傳統教育法,至今依然有效,持續培養出無數偉大的思想家、企業家與優秀人才。

猶太人教給孩子的關鍵理念

  • 學習像蜂蜜一樣甜美
  • 比起安靜聆聽專注學習,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說話
  • 做事前先動腦,不是直接採取行動
  • 可以原諒曾經傷害自己的人,但不要忘記自己受到的傷害
  • 一個缺乏智慧的人,會在人生每一個方面都顯得不足
  • 父母嚴厲訓誡孩子,也要在睡覺時溫柔地哄他入睡

猶太人的學習歷程

  • 猶太人重視討論式的「朋友教學學習法」,因此他們的圖書館永遠是吵吵鬧鬧的
  • 猶太父母不喜歡詢問孩子「好╱不好、是╱不是」的問題。他們更重視「為什麼、是什麼、要如何」
  • 猶太人的聰明,不是因為身為上帝的選民,而是他們實施的「教養10戒條」
  • 透過「恭喜你犯錯!」這句話,猶太人培養出子女的自信心,同時耐心等待子女成長
  • 猶太人獨特的隔代教養,會讓祖孫都受益
Photo Credit: 遠流出版

責任編輯:翁世航
核稿編輯:丁肇九